在北京东直门万国城MOMA的家里住久了,张先生现在越来越不习惯出差,尽管他出差住的都是五星级酒店。“我现在害怕住在空调房子里,尤其是在这样炎热的夏天。”张先生皱着眉头列举了空调房子的种种不舒服:内外大温差让人进屋后感觉凉气逼人、屋里空气不好、让人感觉憋闷而在张先生的家里,这些不舒服都不存在了。他所住的万国城MOMA,一年四季,恒温、恒湿。尽管也是门窗密闭,但一天20次的自动换气让屋里并没有闭塞的感觉。在他家里,没有空调,温度和湿度的维持,是靠与地热的能量交换来实现。
万国城MOMA,是国内率先引进欧洲高舒适度、低能耗先进建筑技术的住宅项目之一。从这个建筑的设计开始,它的开发商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:当代节能)就踏上了绿色战略之途,用节能建筑技术,向市场提供舒适而节能的住宅产品,从而打造自己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和竞争能力。
在房地产行业,成立于2000年的当代节能相对年轻。显然,要在这个行业具备竞争力,靠步对手后尘的方式是很难实现的。必须打造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。因此,绿色节能成了它们营造差异化的方向。从万国城MOMA开始,当代集团一路诱惑,将尚不为市场所认可的绿色、节能、生态建筑作为企业战略专心打造。这些年来,生存在异常红火的国内房地产行业,如果不坚持绿色战略,当代节能可能赚钱比现在多得多。但是,那不是当代集团董事长、创始人张雷所追求的结果。
作为一家靠自身能力滚动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创始人,张雷之所以敢确立绿色战略,并不是因为他有花不完的资金可以去不计成本地投入,而是因为他较早意识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,并且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到了一条绿色商业化的模式。MOMA系列住宅产品面向拥有绿色环保意识、讲究品位、具有比较强消费能力的社会中高端人士,用绿色、节能和环保技术,打造高舒适度住宅,满足高端用户的诉求。
当代节能绿色战略实践之旅,以成功推出万国城MOMA为标志。 2002年之前,当代已经在万国城盖过5栋楼,这5栋楼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,高质量的精装修标准获得了市场的欢迎,但这一期建筑是依照国家规范的节能标准设计建造的,并不是张雷理想中的绿色产品。在他的定义中,绿色住宅一定是在设计阶段就用系统化的绿色节能思路,因地制宜地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。
2002年时,绿色节能理念并不是房地产行业的主流。但是,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若干年的张雷,却敏锐捕捉到绿色节能的商机。在他看来,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、资源逐渐短缺的市场上,只有绿色节能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开发模式。于是,在大部分同行热衷于效仿香港开发商运营模式(做住宅的同时做商用地产并长期拥有)的大背景下,张雷确立了绿色战略发展方向。
显然,在一个技术积累为零的市场做绿色住宅开发,是一件投入巨大的事,因此,张雷把绿色住宅产品的市场,定位在高舒适度、高品质的高端市场,他希望消费者即使不冲着绿色买单,也会冲着高舒适度买单。于是,从启动万国城MOMA项目他们们绿色战略的起始作品开始,他们就从源头上尽可能地保证高品质。他们不惜成本地聘请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(ETH)Bruno Keller教授和Dietmar Eberle教授担任项目总设计师。当时的Keller和Eberle,对中国市场几乎不了解,请他们在中国市场设计住宅,其实就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。但是,决心已下的张雷,决定不给他们任何框框条条的限制,让他们尽情按照自己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去设计。于是,万国城MOMA,那个没有阳台酷似写字楼样式的住宅诞生。这个设计的样板间出来后,反对声一片,当代节能请来的国内顶级专家几乎都认定这个房子死定了,“太不符合中国人的住宅习惯了!”
顶着一片否定,当代节能小心翼翼地推出了第一栋楼。然而市场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房子供不应求。它的恒温恒湿以及建筑质量和品质吸引来了大量的客户。随后的另一栋楼是在消费的人的饥渴需求中诞生的。
欧洲建筑设计师在这个住宅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,都遵循最高品质的原则,而当代节能在执行上也丝毫不打折扣。比如,设计的基本要求地脚线要与墙面平齐,而不是像国内其他住宅那样后贴上去。这是一项很麻烦的工程,要在墙下端开出地脚线然后再贴、再做墙面,但是,这个设计可以少占住宅空间,并且由于没有凸出而没有灰尘附着,是一项品质细节设计,因此,当代节能在缺少设备的前提下,宁愿用“笨”办法也要实现这个细节。实际上,在这一个项目建设上,当代节能采取了不少“笨”办法,对那些看似能用单品质不能够确保的配套和设备,他们一律舍弃而选择从国外进口最好的。同时,他们还投入资金去培训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,让他们去理解绿色建筑并正确操作。
“消费者虽然不是建筑行家,但品质的好坏他们是能体验出来的。”当代节能决策层对消费的人的这个判断,在随后的市场中得到了验证。北京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,这里有的是追求品质并懂得品质的高档消费者。当然,国内始于2003年的房地产井喷市场,也促成了这样高档住宅的销售。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红火程度,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,成本也许增加一倍,但是,房价却蹿升2、3倍甚至更多。赶上这样的井喷市场,尽管当代节能前期投入巨大,但也不会因此而亏本,尽管赚得比同行少。
在这样空间巨大的市场中,当代节能继续前行,它们一方面在太原、南昌和长沙等地探索不同气候、不同资源条件下的建筑解决方案并推出当地的MOMA住宅,另一方面,在北京继续探讨和实践更深层次的绿色建筑理念。启动于2005年、与万国城MOMA隔一条马路相对的当代MOMA,就是它们的一个进化版本。按照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音的说法,万国城MOMA侧重于建筑节能,而当代MOMA的设计重心则是绿色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。这个由美国建筑大师Steven Holl设计的建筑,不仅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了能耗问题,还从布局上解决了建筑与环境相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。在当代MOMA里,建造了商业中心、电影院、公共画廊、文化馆等,楼与楼之间通过空中的连廊连接成整体。按照设计的具体方案,当代MOMA甚至无另外的小区常见的围墙,为的是把这里的生活设施共享给这个城市的其他人,以实现与城市的融合,进而提高城市整体素质。后来,由于当代MOMA居民与周围造纸厂居民还存在比较大理念和生活小习惯悬殊,应当代MOMA居民要求,当代节能给小区修建了一个暂时的围墙。
在做万国城MOMA项目中,当代节能要依靠国外的设计、材料和设备,但是,在后来的太原、长沙和南昌项目中,当代节能已经是项目的主角,负责资源的配置和整合。按照陈音的说法,经过7、8年的项目实践积累,当代基本上掌握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技术集成方法。与此同时,当代也在国内培养了一批具有绿色共识的配套商,打造出一条支撑自己绿色战略的供应链体系。因此,它们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现在可以百分之百地从国内获得。
8年的发展,是当代节能沿着绿色战略升级爬升的过程,因此,它们供应链打造思路也与之匹配,强调能力而不着重成本。实际上,早在2002年,它们就制定了针对供应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的“五个三”标准(见附图), 供应商要来投标,一定要符合这些标准。当然,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,特别是在二、三线城市的开发,它们的供应链成本优势也逐渐体现。比如它们正在太原开发的50万平方米MOMA项目,就能充分的利用规模的优势而减少相关成本。在太原以外,它们到目前开发完成的MOMA项目只有70万平方米。当然,它们也凭此组成了国内最大的绿色建筑供应链。
在当代节能的供应商管理系统中,存有4000多家配套企业信息,而成为当代节能供应商者,又被分为5个级别。当代节能对供应商行为的评价总共分为10个环节,包括招投标、签合同、跟厂商的付款结算、入户等,评价得分高者,就能进入高级别。根据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官钟天降的数据,目前进入四、五级的供应商,总共有30家,而三级供应商则有427家,一级和二级则分别为80多家和9家。级别越高,在当代节能那里享受到的商务政策就越好,比如能获得更高的付款比例、投标保证金减免等。不过,为维持四五级供应商的能力水平,当代节能年年都会在这两个高级别队伍中实行10%的淘汰更换比率,这样也给低级别的供应商提供一个努力奋斗的希望。
要打造成熟的供应链体系,必须让合作伙伴基于一个平台用一套标准对话。因此,当代节能要能把整个项目模块化并形成标准化。为了这个需求,当代节能研发中心于2002年成立。它们负责针对每个项目进行总结,把一些能沉淀下来的技术和方案进行标准化,比如标准化的窗系统、温度控制管理系统等。
这些标准化的部件系统,不仅是与供应商合作的技术基础,也是调动供应商积极投入的重要的因素。因为这些部件系统的出现,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,而这对于渴望做大做强的供应商来说,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。比如开利公司。与其他房地产企业合作时,开利只是一个空调产品提供商,但是,在当代节能的这条绿色供应链中,开利上升为温度控制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,它的控制范围超出了它原来的产品级别。同样,原来只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窗子的企业,现在也变成了窗系统的提供者。
在系统级供应商的开发和培养上,张雷亲自上阵。比如,在与开利合作之初,张雷就和钟天降一起去到开利公司,与对方探讨深入的合作可能。此前,开利认为只要把新风机组和水冷机组卖给当代节能就可以了,但是,张雷指出,开利只提供单独的产品,产品之间如何匹配、如何获得最佳效果等问题,就没有专业机构来解决。而缺少专业的整合,开利产品的使用效果就会有所折扣。既然开利也积累了整合技术,比如数控等,为什么不能往上游跨一步成为整合这一些产品的系统供应商呢?张雷的点拨让开利很快意识到商机所在。而当开利充当系统级供应商后,当代节能的供应链能力也随之提升,比如,它们的技术专业化程度得到提高,而它们对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度却可以随之降低。
当代节能供应链发展到目前,在陈音看来,还未达到真正整合的程度。因为技术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展,而当代节能还要在更多不同资源条件、不同消费理念的市场开拓产品,“技术怎么组合?如何因地制宜地设计绿色节能方案?这些都需要逐个去探索,而供应链组合也会因此而变化。”
然而,无路如何,在房地产行业,绿色建筑理念已然在由点及面逐渐扩大并有成为主流之势,因此,在喧嚣市场中独辟绿色蹊径、修行绿色战略8年的当代节能,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超越资本。